贵州六盘水“蘑菇工厂”欢乐多 ——水城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小记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采摘香菇。□记者 颜春匀 郭 坤厂区内,**个养菌棚一字排开,科学配置的原材料堆积如山,高压灭菌锅、自动装袋机、自动拌料系统有条不紊运行;基地里,建起了****余个标准化生产大棚,香菇、黑皮鸡枞、茶树菇、姬菇等多个菌种陆续进入采摘期,附近村民每天采摘忙不停……*月**日,记者一行走进位于水城县杨梅乡姬官营村的水城县菌种场,在“蘑菇工厂”里切身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近年来,水城县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以茶叶、猕猴桃、食用菌、核桃和桃花鸡、温氏养猪、中蜂等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食用菌产业被作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的主要短线产业之一,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水城******通过招商引资,以混合所有制形式组建贵州******负责项目实施,菌种场计划年产菌棒****万棒,该项目自今年*月份正式投产以来,截至*月**日,已完成菌棒生产**.*万棒,接种菌棒**.**万棒,平均日产*.*万棒,可以提供香菇、黑皮鸡枞、茶树菇等多个菌种。“菌种场生产出来的菌棒已经在全县**个乡镇‘落脚’,加上分布在各乡镇基地里的千余个养菌棚,这里将成为集菌种加工和菌棒生产为一体的最大的菌棒生产中心,是名副其实的 ‘蘑菇工厂。”水城县菌种场办公室主任杨欢介绍说。按照均价*.*元/个计算,每个菌棒除去成本利润*角左右,按照今年****万棒的生产目标,仅菌棒生产一项,今年就可创收****万元左右。菌种场不仅为全县发展食用菌产业供应菌棒,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务工岗位,现在每天在菌种场上班的员工有***人,其中贫困户**人,根据工种不同,每名工人每天的工资在**元至***元不等。“菌种场建在家门口,不用外出就能找到班上,每天*小时的上班时间,能够拿到***元工资,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姬官营村土桥组**岁的贫困户顾明凤一边忙着拣菌棒上架,一边乐呵呵地说。水城县菌种场入驻姬官营村后,顾明凤一家用一部分土地入股菌种场、另一部分种植了杨梅、樱桃等果树,如今成了“工资族”,日子越过越红火。“就业有门路,收入有保障,脱贫致富有希望。”顾明凤说。“我家土地全部入股菌种场和温式养猪场项目,现在在菌种场上班,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在养菌棚里正为菌棒“翻身”的姬官营村街上组村民王光群说。看得出,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不仅在杨梅乡,水城县还分别在陡箐、比德、化乐、玉舍、新街、阿戛、杨梅、花戛、果布戛、勺米等**余个乡镇规划建设食用菌生产大棚****个,结合各地实际,在温高地区种植黑皮鸡枞、茶树菇,中温地区种植姬菇、平菇、秀珍菇,相对低温区种植香菇、羊肚菌等适宜的栽培种类,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上市时间、节点,分批、分级安排食用菌种植。在新街乡乡松林村梁子组,经过改造的**个连体大棚、**个单体大棚已经出菇,走进大棚,一股香菇特有的清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浅褐色的香菇像小伞一样,密密匝匝长满在排列整齐的菌棒上,一群采摘工人说说笑笑采收香菇,一派喜人的丰收场面。就在这个种植基地,已经种植香菇**.*万棒,每天能出菇****斤。“采摘香菇、背菌棒、摆菌棒,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每天**元工资,不愁没有活干……”正在采摘香菇的村民们笑着说。随着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众多食用菌种植基地不断投入种植,水城县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将通过“公司+合作社+菇农”“公司+大户+菇农”等利益联结“三变”模式,搭上食用菌快速脱贫致富的“列车”,走上发展致富路。小小菌菇初长成。水城县还将围绕原料采购、生产建设、基地种植、品牌销售等环节,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紧盯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不断做大、做优食用菌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带富一方群众。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