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市民阅读趋向多元化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是世界读书日。济源市民的阅读习惯如何?阅读方式又有哪些变化?连日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目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无法满足济源人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阅读方式逐步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纸质阅读、电子阅读、移动端阅读……线上线下各种阅读方式同步进行已成为当下人们最常见的读书状态。中青年成为电子阅读主力“平时上班太忙,也没时间去逛书店。”说起读书,在市行政区工作了*年的“**后”小赵告诉记者,他参加工作以后,几乎没再认真地看过一本书,偶尔想看书了,就会下载一些电子书来看。看的内容多数是时政新闻和娱乐资讯,几乎不看纸质书籍。刚刚大学毕业入职满*年的“**后”市民徐佳说:“上大学的时候,每学期老师都会推荐一些书籍。那时候书看得比较多,一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二是为了打发时间。工作以后就很少看书了,去年还看过几本短篇小说,但今年几乎没有再拿过书。平时闲下来就会刷一下微博、看看微信朋友圈,也没再去逛过书店。”从商多年的“**后”市民田沛说:“我其实挺爱看书的,以前也买过不少书。现在家里的书柜里存放的都是上世纪**年代买的书。现在生意基本稳定,平时闲下来就会看看电子书。”田沛说,看电子书很方便,不用专门再花时间去书店挑书,看完不喜欢可以删除,所以现在基本上不买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中青年市民表示,平时工作忙,没有读书习惯,闲暇时多数会玩电脑、看手机,刷微博、看微信朋友圈。其中,“**后”和“**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其他各年龄段,通常会选择电子阅读。有声阅读悄然兴起成“新宠”有声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时用耳朵代替眼睛,通过有声方式,包括有声读书机、广播、移动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内容。“随时随地,想听就听,现在的听读软件真的很方便,正好打发了我无聊的等车时间。”正在等公交车的市民张先生这样告诉记者。在我市一家企业工作的“**后”贾超一直有睡前阅读的习惯,如今,他更喜欢在每天上下班乘坐班车和睡前通过手机APP听书。“我在手机上下载了喜马拉雅听书APP,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靠在沙发上,伴着舒缓的音乐,听一会儿自己喜欢的故事或小说,真是一种享受。”贾超说。像贾超一样,随着当下智能设备、移动音频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将听书变成了一种习惯。“有声读物不仅能随时随地听,还能充分感受朗读者声音的魅力,这让阅读变得不再那么死板,就像听相声、听评书一样,我觉得这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市民李喜燕说。如今,有声读物悄然兴起,已成为当下国民阅读“新宠”,它让人们的阅读感受变得不再单一,能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根据有声读物软件推荐的好书榜单进行选择,很大程度省去和解决了人们去书店淘书的时间及苦于寻找一本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的困扰。阅读纸质书籍最静心“如果说阅读长篇小说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去阅读纸质书籍。阅读纸质书籍能让我静下心来深刻体会书中韵味,并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一些事情。我特别喜欢贾平凹的小说。像《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经典书籍,我还是觉得读纸质的比较好。”正在新华书店选购图书的市民贺先生告诉记者。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平均接待的顾客量超****人次,售书量在***册以上。市民张戈是市图书馆的常客,他每个周末都会到图书馆看书,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在图书馆看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图书馆的藏书种类丰富,找起来也方便。”张戈说,平时想看书就会来图书馆看,看不完就借回家看。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或假期,图书馆内座无虚席。看书的人以老年人、学生和幼儿为主,借阅最多的书籍是儿童读物和文学类书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市图书馆流通总人次达**万,而****年市图书馆接待读者达**万人次,平均每天有****名读者前来看书和借书,仅图书借阅量就超过**万册。记者感言:读书能修养身心,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读书也是一生的事,在给自己充电的同时,也能丰富内心世界。无论通过何种形式阅读,无论时间长短,只要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