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并举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磷复肥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品种到复合肥料,高浓度复合肥从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巨大飞跃,磷肥产量跃居到世界第一位。”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原理事长林乐告诉记者。林乐介绍,****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没有磷肥工业。直到****年,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在南京建成了第一个年产**万吨的大型普钙厂,宣告了我国磷肥工业的诞生。我国的磷肥工业,至今已走过了**年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从低浓度(平均有效养分**%P*O*左右)磷肥起步,建立起了我国磷肥工业的基础。在农业增产急需磷肥的情况下,继南京、太原以后,我国于上世纪**年代在广东湛江、湖南株洲、湖北大冶和安徽铜陵分别建设了年产**万吨的中型普钙厂。与此同时,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建起了一批年产*万~**万吨的小型普钙和钙镁磷肥厂,使我国的磷肥工业形成了大、中、小型相结合的发展格局。直到****年,这两种低浓度磷肥,仍然占据我国磷肥产量的**%以上。在当时只有中低品位磷矿可用,技术缺乏、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普钙和钙镁磷肥,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至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加强自主开发,加快发展高浓度复合肥料。自上世纪**年代以来,大型化、高浓度、复合化、多规格、多品种专用肥的发展成为世界磷肥的发展方向。到了上世纪**年代,发达国家高浓度磷复肥的产量已占磷肥总产量的**%,而我国当时基本上还是空白。我国从上世纪**年代开始进口磷酸二铵和氮磷钾复合肥料,到****年,进口量最多时达到***万吨实物量,年花费外汇**多亿美元。****年,改革开放后,原化工部立即组团前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磷硫钾矿和复合肥料进行专题考察调研,确定了大打磷硫矿山之仗,坚持精料政策,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加快发展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发展战略。从****年开始,我国先后有**个工厂、*个磷矿、*个硫铁矿、*个钾矿,陆续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在****年后相继建成投产,对提高和改善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我国在消化、吸收、创新和国产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能自主进行优化设计,挖潜扩能,而且使新建装置的投资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对改变我国磷肥工业落后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乐介绍说,我国磷矿资源的特点是以中低品位矿为主,杂质含量高,而引进装置必须要以优质磷矿为原料。为了加快发展速度,降低投资成本,原化工部组织有关工厂、大学和科研设计单位,直接利用中品位磷矿为原料,成功开发料浆法生产磷酸一铵,于****年建成了*万吨/年示范装置,并以此技术对**多个小普钙装置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又开发成功低温氯化钾转化生产硫基氮磷钾的技术。这两项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开发成功,大大加快了我国磷复肥的发展速度。通过技术创新、挖潜改造,磷酸一铵装置不断向大中型规模扩展,新建装置单系列最大规模达到了**万吨/年。现在,应用这两项技术生产的产品产量占磷肥总产量**%以上。其中粉状磷酸一铵为加快发展复混肥提供了充裕的原料。“采取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并举的方针,相互借鉴和促进,是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得以高速发展的关键。”林乐说。林乐表示,从上世纪**年代开始,我国在高浓度磷复肥的建设方面,先后总计投入***多亿元。到****年,我国磷铵的实物生产能力达到了***万吨,从此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年磷肥产量达到****万吨P*O*,跃居世界第一位。从****年起实现了自给有余,从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当年出口磷肥***万吨实物量。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统计,****年,全国磷肥总产量****.*万吨(折P*O*)。其中,高浓度磷肥产量****.*万吨(折P*O*),低浓度磷肥产量**.*万吨(折P*O*)。我国磷肥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磷复肥工业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坚持了根据我国国情和磷矿特点,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并举的发展方针。但不可否认,国内磷肥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产能过剩、品种繁杂、同质化竞争严重、炒作概念等一系列问题。今后,推进我国从磷复肥大国迈向磷复肥强国是当务之急。”林乐说。(记者 张晓敏)(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