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两个100%背后的故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begin任城区环保局信访科长——牛旭东“投诉渠道万条线,群众满意一条线”。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民群众对绿色家园美好需求,环境投诉渠道不再局限于来电来访的层面上。***%接防率, ***%满意率的背后浸透着多少信访人的汗水,今天讲述的是任城区环保局信访科长牛旭东的故事。****年腊月二十八,城市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下午五点半,信访科长牛旭东收整文件准备下班,“叮铃铃……”电话急促响起,显示济宁市生态环境局信访值班电话。“任城局信访科吗?有封紧急转办件已发你们邮箱,群众实名向山东生态环境厅长举报任城区长沟镇某企业生产污染环境……”此时电脑桌面邮箱频闪,牛科长已记不清多少次接听这样的电话。群众的事无小事,时值环保部强化督查和节日期间,他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并立刻组织执法人员连夜驱车前往调查。数九寒冬,夜暗道远。队员们翻过两米高的围墙,仔细查看场地。在联系到企业业主后,打开车间大门,检查设备除尘措施,现场查阅环评手续、询问业主生产情况,确保不遗漏任何细节。调查完已是深夜,队员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牛旭东来不及休息连夜回到办公室整理调查材料,通过省厅转环保部信访平台专线上传答复。答复信访人并不满意,信访人于先生情绪激动,先是咬定该企业污染环境,政府部门不作为……,牛旭东在稳定信访人情绪后,耐心解释调查的结果,信访人才吐出了实情:原来于先生是外地人,从该吊车厂订购一台四不像吊车,由于质量不过关,于先生要求退款,企业不同意而发生的经济纠纷。牛科长告诉于先生要通过法律途径讨回自己的权益,于先生对我们处理方式表示感谢。这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年味正浓,我们的信访平台确保在上级部门规定回复期限内,除夕前一天对此信访落实画上句号。择一城而居,遇一人白首。青春年少择城而居,坚守环保岗位二十余年,牛旭东从现场执法者到信访负责人,始终守护着这片蓝天,这块土地,见证着城市的变迁,环境的改善。事事有回声,件件有落实。****年信访科受理各级环境投诉****件,全部按期办结。对信访案件的核实、落实回复达到了***%群众满意率。“目前,我们接到的国家、省级、市级信访量一直在下降,老百姓开始认可我们的工作,遇到环境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跟我们反映”同事张贵珍说道。信访的落实并不是每件都那么容易,调查过程中群众的抵触,不理解也是经常的事。****年的三伏天,济宁生活垃圾处理厂发生群众频繁向各级部门投诉臭味问题,投诉信上一个个群众的签名鞭笞着信访科同事的心。济宁生活垃圾处理厂建厂较早,****年附近配套新建设一座济宁综合垃圾发电厂,并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市区的生活垃圾。受盛夏受高温气压的影响,垃圾厂生活垃圾臭味漂散,村民情绪特别激动。在投诉期间,更有个别不理智村民堵在垃圾厂大门,不让垃圾车辆进出。烈日下,满载垃圾的运输车辆像一条长龙,车辆上垃圾臭味开始扩散。如不及时处理,整个城市的垃圾运转将会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如何疏导群众的不良情绪、化解矛盾?牛旭东第一时间带领科室同事奔走在企业科学数据监测和现场群众之间,第一时间接纳村民的诉求并把政府对事件的决策、监测数据结果通过信访回复平台和走访的形式告知村民,平稳了村民情绪。最终决策,垃圾厂加层覆盖、加大除臭药物喷洒、定期科学异味监测、减少垃圾存量和政府拿出一千多万资金铺设自来水管道上达成村民的谅解,制止了群众的过激行为。在环境信访的处理当中,他每天会打好核实、回复和回访的电话,让群众及时掌握信访处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面对一个个投诉人“上门”讨说法时,他总是静心聆听。在面对面接访过程中,首先要热情接待,然后就是要让群众把话说完,并认真记录他们反映的问题。”牛旭东告诉笔者,做好信访工作是一门艺术,噪声、粉尘、气味一系列扰民问题,既是经济发展问题,也是劳动就业问题,容不得丝毫疏忽;既要熟练运用各种法律法规,也要在交叉管理的情况下协调好各个部门,难度不可谓不大。多年来,牛旭东带着钻劲、带着真情,乐当“老娘舅”,协调各方共同为百姓排忧解难。为了头顶的蓝天和脚下的碧水,环保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信访工作的枯燥、繁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算是一种欣慰。在他的带领下,每一个信访问题,都到现场查看并反馈情况。****年第一季度解答民生热线电话咨询和回访**余件,确保信访处理的有效解答和落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