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镇治”进行时︱古建筑修缮,重拾千年老镇记忆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大荆镇是一个古老的城镇,自宋朝建寨,几经更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大荆镇荆东老街,早年商业兴旺,开有百货店、糕饼店、花生行、笋行、打铁店、铜锡店等**余种不同行业的店铺。民国四年四月(公元****年)东门街发生大火,上街头拱洞门到娘娘庙背面街屋全部烧毁。从那时开始重建,迄今已有***年历史。文化革命期间又遭受损坏,目前还留有一些标语依稀可辩。历史建筑,是一个地方的根。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大荆镇不断创新“荆东老街”改造历史建筑保护的工作路子,多次邀请温州文保所所长、乐清文保所书记,古建筑研究院工程师并会同消防、住建等专家实地考察荆东老街修缮方案,最大限度保全大荆历史建筑,促进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社会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排查 定基调为顺利推进古街修缮,大荆镇成立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协调组,率先研究制定历史建筑保护处置流程,严格履行对古街历史展开详细的基础资料排查,全面启动荆东老街的风貌评估工作,对该街区风貌保护进行规划编制,为其修缮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大荆镇有关工作人员和荆东村村干部对古街范围内的古民居进行排摸和梳理,挨家挨户发放修缮意向书,做深、做透居民的思想工作。让居民逐渐认识到历史建筑之于大荆的重要价值和文化意义,从而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参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一位在镇政府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说:“儿时在镇上读书,有好几位同学住在东街,常有去串门蹭饭,坐在屋檐下看走在街上的人,也认识一些住在街上的人。记忆中石头垒就的街路被岁月磨练得光洁如少妇的妆面,在雨天反射出素淡的光。行走老街,钉了铁钉的皮鞋发出清脆敲击声,和着屋檐水的滴嗒滴嗒声,美妙的音符从下街头传到上街头。”加强谋划 促修缮大荆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以“修旧如旧、原汁原味”为修缮理念,以“政府主导、村委推动、住户参与”为原则,对东门街两个拱洞门及其内**间古民居就地保护,留住文脉,按照同样的原材料、颜色以及构件修缮,使其修缮过后与原始形象和结构保持一致。大荆镇以修缮好的*间样板房作为修缮标准,做好就地保护的历史建筑日常保护和防火工作,邀请文保、消防、住建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对样板房修缮结果现场评审,广开言路、群策群力,集中探讨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留。结合住户使用要求,以方便群众生活为原则,施工队用青石板铺设街道路面,把原来的“达门”改成花窗门,花窗内用玻璃,既保留晚清、民国期间江南民居风格,又符合现代居住环境的要求。高度重视 护成果我们要文化寻根,充分尊重本地特有的文化历史,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实现城市改造与文物保护相融共赢。乐清文物馆长周开阳认为:“大荆镇东街保存得还是很原生态的,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其特点和特色,对于这条街,承载了大荆“驿、寨、营、城”的历史记忆,也是乐清东北片民风民俗的载体展现,定位为共享共生的民俗风貌街区是做好保护和利用的关键。”修缮与保护古建筑,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的保护方法,加强民众的保护意识,共同守护好传统文化的根,重拾千年老镇记忆,使之散发出持久而经典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