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脱贫榜样面对面】卢开波:“酿”出脱贫致富“金”产业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在双河乡店坪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一位朴实的汉子时而蒸酒、接酒,时而往灶中添柴,动作熟练灵活。酿酒坊里,火苗窜动,一滴滴晶莹剔透的土酒从竹管内滑落桶中,传统的酿酒技艺和店坪村独特的水质让这里的土酒与众不同。 这位青年男子叫卢开波,今年**岁,家中*口人,早前因山高路远、交通落后,家里发展传统农业,经济上入不敷出。****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列。戴上贫困户帽子,卢开波并不好受,一直都在努力脱贫,后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学习酿酒技能,通过自主创业终于脱贫致富。 如今,卢开波以当地山泉水酿出的苞谷酒,酒质清亮、品质上佳,不仅可供自家饮用,还远销万源、重庆、湖南等地。 大山阻断交通闭塞 花季少年外出务工 现在提及卢开波,熟悉的人都会夸他有出息。然而,**年前的卢开波,却是一个连学费都交不起的苦命人。 双河乡地处八台山、白芷山两座大山之间,早年,因交通限制,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掩映在深山里的低矮川架土坯房、崎岖蜿蜒的羊肠小路、“天不亮就出门,天黑才到家”的赶集方式……是店坪村****年前的真实写照。 而卢开波就生活在一个两面青山、中间低谷的山坳里,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十几公里远的崎岖山路。 “我那时候成绩很好,但是没办法,家里没钱供不起。”卢开波告诉记者,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农民,习惯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在这样恶劣地交通环境下,温饱虽然不成问题,但想要赚钱却不容易。为减轻家庭负担,正在读初三的卢开波只能无奈辍学。 然而,一个才**岁,又无一技之长的半大孩子能干什么呢? 种了两年庄稼,**岁的卢开波忽然意识到,一味“节流”是没有出路的,必需“开源”才能摆脱贫困。 ****年,**岁的卢开波背上单薄的行囊,毅然走出大山,踏上了去贵州务工的列车。 打工娶回“酿酒妻” 艰苦创业“未成气” “卢先生,快来帮忙,要出酒啦。” 屋里妻子的声音打断了讲故事的卢开波。 “来啦,你不要碰,那酒桶太重了,你放着我来。” 卢开波一边歉意笑着,一边起身快速往酒坊去帮忙。 卢开波的父亲卢全志弯着笑眼,接过话题:“他和雪花两口子,经常这样都这样,用年轻人的话怎么说?就是蜜里调油,甜得齁人。” 卢全志口中的“雪花”,是卢开波的妻子,全名王雪花,贵州人,和卢开波相识于****年,卢开波外出打工的第二个年头,两人相识于微末,并相知相伴走入婚姻。 时至****年,卢开波夫妇拥有了第一个孩子,他看着孩子稚嫩的脸庞,带着王雪花踏上了回家的路。 “他在回家路上一直跟我说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我还悄悄做了很多心理准备,但怎么也没想到,家庭条件那么‘不好'。”王雪花说,她跟随卢开波回城口,先从万源坐了近十个小时的车,又跟着走了很久的山路,每遇到一户房屋,她就问“是不是你家啊”,卢开波总是回答“快了快了,就在前面”“马上马上,就在前面”,反复问了五六次才到家。 “我当时走进老房子里,又矮又破,黑不溜秋的还没开电灯,我就很疑惑的问,卢开波你把我带到你们关鸡崽的屋干什么?”王雪花描述着她第一次见到卢开波家的情形,对自己闹出的笑话有些忍俊不禁。 一句“关鸡崽的屋”,让卢开波既羞愧难耐又心疼感动,羞愧在他给不了王雪花舒适优越的生活,心疼感动在王雪花连续吃了一个月的土豆却毫不退缩。 为了给予家人更好的生活,卢开波开始琢磨如何赚钱。 正巧,王雪花家世代都会酿酒,自己也学了一手酿酒的好手艺。夫妻俩一商量,决定创业烤酒。 然而,****年的店坪村七组还没通公路,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要材料没材料,酒也没什么名气,辛辛苦苦烤出来的酒,连成本都填不上。 第一次创业无疾而终,心灰意冷地卢开波再次出门打工,不敢再触碰“酿酒”这一行当。 扶贫干部来搭起 辛勤酿出新生活 “卢开波呀,我们听说你媳妇儿会酿酒,你要不要再试一试,我们帮你找市场。”****年帮扶干部上门解难纾困,鼓励卢开波再次创业。 “我很犹豫,很怕再次失败,但家里又有老人小孩要养,开支极大,如果酿酒能够成功,总比打工要来得稳定。”在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卢开波终于下定决心再次创业。这一次他吸取之前的失败经验,明白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特意前往贵州,跟着王雪花的父亲重头学习酿酒技艺。 ****年,学成归来的卢开波立即购买设备、收购材料,热火朝天的投入到创业中去。在此期间,卢开波不断摸索试验,他以当地山泉水酿出的苞谷酒,酒质清亮、品质上佳,最初仅在店坪村小有名气,渐渐一传十、十传百,名气越来越响亮,吸引了不少来自湖南、万源、重庆等地买家慕名购买。 近两年来,因酒糟无法被消耗,卢开波将酿酒和养猪、养羊、养牛产业结合,形成循环产业。目前,卢开波家也发展养殖了**头牛、**头生猪、**只羊。 ****年,卢开波在家用古法酿造技艺酿造苞谷酒上万公斤,不仅还清了建房留下的欠款,还赚了*万余元,当年就脱贫,被评为了“脱贫光荣户”。 “***斤苞谷能酿**到**斤酒,我们家作坊小,一天最多能酿***余斤酒,经常供不应求,现在正在修路,运输材料不方便,我还有好多顾客的酒没有送。”卢开波一边翻着手机里的订单一边说,他家作坊在最忙的时候,夫妻二人每天早上*点多起床,每晚**点左右才能休息,但仍然有许多顾客买不到酒。他表示,等公路修好,他准备扩大作坊规模,提高酒水产量,并与周围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就近收购农户的苞谷,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