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涉嫌构成反竞争行为 中国移动陷“定制机”风波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中国移动因定制手机的销售方式正陷入到舆论漩涡中。*月**日晚,中国移动发布公告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定制*G+手机销售的特定销售行为是否可能构成反竞争行为,该销售行为包括“向分销商支付补贴并对手机制造商设定业******的特别定制的*G+手机的销售量”。虽然此次调查风波尚无最终定论,但却掀起了外界对中国移动定制机销售新一轮的关注和质疑。监管部门介入中国移动在公告中称,目前有关调查仍在进行,中国移动在调查过程中一直配合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移动不能预测市场监管总局是否或何时会做出决定、或市场监管总局决定的结果及其所致之影响。如果******采取监管行动,中国移动可能会遭受到相应负面影响。同时,中国移动已暂停相关销售行为。运营商定制手机是指通讯运营商向手机生产商定制的手机。一般而言,运营商会对定制机进行补贴使其价格降低,定制机也会对其他运营商的服务功能或网络进行限制。由于销售价格通常低于普通版本手机,运营商便可以借助定制机为自己绑定更多用户。“*G+”是在国际范围及移动互联行业对*G网络升级的统称,用来描述与形容应用LTE-A载波聚合技术的*G网络。“*G+”最突出、最核心的表现即是*G网速得到了成倍乃至数倍的大幅增长,但由于其并未采用颠覆性的全新技术(如网速可达***G/S的*G技术),因此业内将加速的*G网络统称为“*G+”。值得注意的是,涉嫌反竞争行为的案例在电信产业内,特别是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并不罕见。近日,苹果公司就卷入到一起反竞争行为的纠纷中,据了解,苹果旗下App Store两家最受欢迎的家长控制应用程序的制造商向欧盟竞争办公室提起诉讼,其中一家称苹果迫使其改变其应用程序的******的程序。针对此次中国移动遭到监管部门调查,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运营商通过补贴的方式销售定制手机,可以让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手机产品,也可以适度保护运营商的前期资金投入,应当予以允许。不过,低价定制机具体的销售方式也可能牵涉到不正当竞争、消费者知情权等问题。而由于目前针对调查公布的信息较为有限,中国移动在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对于此次调查的最新进展,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除上述公告以外,暂无更多官方信息可供披露。游走争议地带近两年来,支持各类网络格式的全网通手机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与越来越少推出定制机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比,中国移动对定制机的青睐却并未消失。实际上,中国移动之所以大力推广定制机,与通信市场整体的竞争格局不无关系。长期以来,中国移动的移动出账用户规模一直远超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两家竞争对手。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移动“钟情”定制机的最大原因是,要守住自己既有的用户群,避免全网通手机分流其用户。毕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G使用的全双工通信技术在国际上更主流。付亮介绍称,中国移动认为自身通过掏钱补贴等方式,加快了手机厂商提供*G手机的速度。如果消费者获得*G手机后,用的却是竞争对手的*G网,那对中国移动而言,无疑是亏本的事情,所以中国移动会在手机上采取一些特殊的限制。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也不止一次陷入到定制机销售的风波中。****年,中国移动部分销售渠道售卖的定制版*G手机打出了“移动定制全网通”的宣传口号,但用户在购买这些机型并插入中国移动的手机卡后,却发现另外一个卡槽内所插入的中国电信或者中国联通手机卡的*G上网功能遭到“阉割”。因此,部分用户认为中国移动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当时,除了部分用户,中国移动的这一行为还遭到了同行的“指责”。****年*月,******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张图片教你辨识真假全网通”信息,信息中明确指出印有中国移动LOGO的手机为假全网通手机。“销售定制机不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不应设置过于‘霸道’的合约套餐。”付亮表示,限制定制机的性能但不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告知消费者,甚至故意混淆定制机与其他手机的区别,属于不正当竞争。折射业绩压力尽管尚不知道中国移动此次卷入的调查风波最终将以何种方式收尾,但作为国内通信市场的“霸主”,中国移动已经面临着不小的业绩压力。截至****年一季度末,中国移动旗下移动客户总数约*.**亿户,其中*G客户总数达到*.**亿户,首季度净增*G客户****万户,有线宽带客户总数达*.**亿户,首季度净增****万户。不过,用户规模的增长并未能带来业绩的增收。****年一季度,中国移动营运收入为****亿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 *.*%;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股东应占利润为***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业绩的下滑,与终端产品销售收入减少存在一定关系。根据财报,中国移动营收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销售终端产品的收入减少,一方面是买合约机的人变少了,另一方面是运营商终端补贴减少,进而终端产品销售收入减少。不过,行业整体承压才是中国移动业绩下滑的深层次原因。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年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增速同比回落*.*个百分点,较*-*月回落*.*个百分点。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上年同期下降了*.*个百分点,而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月也呈现负增长态势。“提速降费仍将持续,携号转网又将全面实施,政府监管和市场激烈竞争下,运营商的基础通信服务将面临增量不增收,甚至业务量增,收入降的严峻局面。运营商必须加快新业务的推进步伐。”付亮说。对于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力方向,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面对即将到来的*G时代,中国移动应该推动*G应用生态加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自身业绩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作为三大运营商中资金实力最为雄厚的一家,中国移动也应该进一步增强资本运作的力度,加快盘活闲置资金,提升这部分资金的利用效率。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濮振宇(责任编辑: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