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昔日石漠藏穷根 今朝绿洲摘穷帽 云南西畴县推进石漠化治理,实现生态效...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本报记者蒋朝晖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水碧天蓝青山秀、村庄整洁田园美,早已不见**多年前石漠化严重区域那种满地乱石、水土流失的荒凉。自西畴县****年提出“**年绿化西畴大地”的目标至今,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汉、壮、苗、瑶、彝、蒙古族*个民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坚持不懈治理石漠化,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存条件,在艰苦卓绝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修复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不仅把全县森林覆盖率从**.*%提高到**.*%,还努力实现了群众增收、整县脱贫摘帽。*月**日,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省退出贫困县序列的**个县(市、区)名单,西畴县位列其中。西畴之痛:石漠化率高达七成,“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西畴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县之一,全县**.*%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地貌占**.*%,人均耕地仅有*.**亩,在上世纪**年代被一位实地考察的外国地质专家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据了解,西畴县历史上本是北回归线“黄金十字带”上的高原喀斯特绿洲,曾经森林茂密、山清水秀。但毁林开荒、人口剧增、能源结构单一等多种因素,造成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土地向石漠化方向发展,部分地区甚至形成了新的水土流失区和石漠化半石漠化区,给原本贫瘠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西畴县兴街镇江龙村**岁的党支部书记魏有权回忆说,小时候放学回家的一件大事,就是背上背篓和村里小伙伴们上山砍柴,山上的树越来越少。后来村里办砖厂,把房屋后山的一大片森林都砍光了,导致村头的泉水都经常断流。西畴县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上厂管护站站长李友斌对**年代村民到山上砍柴的情景也记忆犹新:*公里外的村民都赶着牛车来砍柴,除了难运的大树外,其他树都砍掉拉回去烧了。山上原有的一点土被雨水冲走,光秃秃的只剩下石头。受多种原因综合影响,西畴县境内植被锐减、石漠化蔓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在上世纪**年代初,全县森林覆盖率仅**%左右。随着石漠化不断加剧,西畴县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兴街镇三光片区(石漠化程度高达**%),就是因当时“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媳妇跑光”而得名。在西畴县蚌谷乡木者村,今年**岁的村党总支书记刘登荣感慨地告诉记者,他****年担任书记时,因环境恶劣,村里人均不到*分地,粮食亩产仅***公斤,村民口粮不足,常常成群结队背着口袋出去借粮食。“木者村成为有名的‘口袋村’,那日子真难熬呀!”西畴之治:倾力修复生态环境,荒漠之地终成绿洲“严禁私自砍伐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林木,集体山林禁止砍伐,违者交违约金***元/斤,触犯法律法规的报送司法机关处理。”这是西畴县兴街镇达嘎村村规民约里的内容。近**年来,西畴县干部群众面对恶劣生存环境和长期贫困状况,勇敢地向大山宣战、向石漠宣战、向贫困宣战,在苦干实干中创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并在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中发扬光大。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覆盖率;大力发展沼气池,减少烧柴砍树对生态环境破坏等,是西畴县改变恶劣生存环境的主要举措。像达嘎村一样,当地很多村寨都把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写进村规民约,组织植树种树、退耕还林、修建沼气池成为群众自觉行动。三光片区男女老少齐上阵,经过*年的努力,在治理小流域面积*.**万亩、整治土地****亩同时,累计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万亩。西洒镇么洒村委会把独村,**岁的程敦儒告诉记者,他****年举家搬到这里,决心在租下的***亩荒山上种树。在石旮旯里刨地挖坑十分艰难,光**公分的锄头就磨平整整**把。如今,他已把这片当年人见人愁的荒山秃岭建成了长满八角树、苦参、阳荷、重楼等多种经济林木和中药材的种植基地。经过西畴县干部群众持之以恒攻坚克难,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累计实施封山育林**.**万亩、人工造林*.**万亩,共建成沼气池*.**万口(成为云南省沼气池示范县,覆盖率达**.*%)。全县共治理石漠化***.*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保持每年增加*个百分点以上,迄今已达到**.*%。江龙村森林覆盖率由**%提高到**.*%,这一生态蜕变令人惊喜。在江龙村外柑橘林里小道上,魏有权踮起脚尖用手指着村庄后山说,以前砍光的那片林地经过重新植树已经逐渐恢复,村里能种树的地方全种上了,还大面积引种优质柑橘树,现在全村已看不到石头山,满眼都是绿!西畴之变:着眼生态脱贫,绿色发展拓宽脱贫致富路西畴县通过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群众脱贫致富道路越走越宽。以植物“大熊猫”华盖木为代表的西畴县小桥沟自然保护区,****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保护区面积扩大至*****亩。占地****亩的香坪山林场木兰科特有树种采种繁育基地,被认定为全国乃至东南亚面积最大、种群数第二的木兰科及珍稀濒危树木迁地保育种质基因库。对寸土寸金、正在全力以赴退出贫困县行列的西畴县来说,建成保护区和采种繁育基地实属不易。西畴县在实践中探索出可复制可借鉴的“六子登科”(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将三光片区打造成绿色生态综合示范区,成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高起点规划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猕猴桃、乌骨鸡、柑橘、生猪、甘蔗、烤烟、蔬菜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户参与抱团合作发展,实现减贫带贫全覆盖。着眼生态脱贫,全县共聘请护林员****人,实施垃圾收集处理“*分钱”工程安置****人。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万元,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停伐补助***.**万元。****年,西畴县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与****年相比,年均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年增加****元,年均增长**.*%,比****年增长*.*%,增幅居文山州第一,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为***%,畴阳河、鸡街河、小桥沟水库及龙正水库水质监测全部达标,城镇污水处理率达**%,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达标。山变绿、水变清、村变美、产业兴、社会稳定、生态宜居,是当前西畴县的真实写照。西畴县现有**.*万人口中,**-**周岁老年人****人,***周岁以上老年人*人,申报“长寿县”工作正在加紧筹备。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