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优化金融环境 助力经济发展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学界所关注的焦点。我市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由传统重化工业向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转型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市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稳定,为提升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赢得了很大的空间。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优化金融环境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我市持续实施助力企业融资举措,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等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的方案,积极落实国家对天津的支持政策。截至目前,“金改**条”已全部落地,**项措施成效显著,**项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我市在金融改革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此同时,伴随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风险、金融体系内部的不规范行为模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进行全面规划和治理。因此,政府要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不断促进金融部门的金融创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投融资环境,充分推动天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领域面临思维创新的挑战*.科技手段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作用具有局限性金融最本质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下的风险承担问题。金融机构应比其他任何机构都具有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需要主动承担金融风险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不但没有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能力,反而催生了金融机构对信贷风险的包装和传播。众所周知,****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来源于华尔街推出的名目繁多的结构性金融产品,这些本属于银行经过严格审查后的信贷资产,却因银行规避风******,经证券公司的重新包装售往全世界。因此,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端于微观金融机构放弃了对信贷风险该承担的责任和勇气,而通过高新技术的创新所能解决的范围和程度具有局限性。*.银行规避风险惯用“转移机制”实体经济中的金融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源自企业对“短债长投”的资金错配以及银行的“三户联保”风控管理模式。银行对所贷款项实施员工终身负责制,造成具有充实抵押资产的大型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而中小企业陷入只能获得短期贷款或无款可贷的局面。企业融资行为属于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易,交易失败的成本却要让银行信贷员个人来承担。同时,“三户联保”制度使地区企业变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一家企业经营业绩欠佳会拖垮整个担保链条上的其他企业,引起区域经济整体的倒退。这些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转移机制”使银行员工只求自保不敢作为,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无法得到切实的解决,大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健全自律机制、发挥金融机构能动性*. 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就金融机构是盈利企业的本质来说,尤其在其员工专业素质与对风险分析能力尚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依靠“转移风险”以获取自身利益的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主体不得不更多地依靠高科技企业时,由于它们的历史资产存量相对缺乏且收益流往往在未来才能实现,从而很难承担来自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如果金融机构固守传统信贷模式,将迷失“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最具前瞻性的“价值投资”方向,阻碍高质量发展进程。积极促进金融机构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在不断提高金融业的公共性、社会性理念的前提下,开展自我约束、自我监管的思想创新,借助行业协会力量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强化金融体系功能,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加快金融机构内部制度创新,让“人”更有作为有担当金融机构在防范金融风险时面临发现难、研判难、决策难、控制难、处置难的“五难”。上世纪**年代我国参考日本主办银行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化解“五难”提供了抓手,但未能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其原因在于未成功在银企关系中构建人员交流和诚信沟通的机制。这不但成为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缺乏信任要求“联保”制度的前提,还造成了对内部员工实施贷款“终身责任制”的结果。政府为金融机构营造更加宽松的制度创新环境,在保证约束机制的同时,完善健全的激励机制,厘清组织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界限,让“人”发挥其能动性,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才能真正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