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长假堵”和合成谬误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似乎成了一个规律:每逢长假,“堵”字都会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今年“五一”小长假也是如此,公路上堵,旅游景区堵,宾馆饭店堵……很多地方人多得刷新了人们的认知,比如长沙一网红小龙虾店排队人数近****桌、杭州西湖断桥因为人多挤断*G信号。面对 “人从众囚”模式,不少人惊呼:“我不该占国家便宜!”“我想回家!”
长假期间各种“堵”归根结底还是人和车集中出行,而我们的公路、景点、宾馆饭店就这么多,需求量骤然增加,不紧缺不拥堵才怪呢!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原来每次长假都会出现差不离的堵状,为什么一到长假还是有很多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义无反顾,集中出行?我想这里面既有集中休假少的无奈,又有喜欢凑热闹的心理和互相攀比的虚荣,还有“这次可能会好一点”“自己运气不会这么差”的侥幸。于是,长假小长假一来,大家还是喜欢出去游玩逛街,于是再一次出现各种人挤人车挤车之“壮观”景象,这就是经济学上“合成谬误”的具体表现。
“合成谬误”这个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提出的,指的是每一个个体非常正确、理性的选择,合到一块就会成为一种“谬误”。也就是说,微观上的众多正确选择并不能形成整体上的最优决策,达到最优的结果。“五一”有四天假期,天气不冷不热,高速公路又免费通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出去游玩是很好的选择,但大家都这么做的话,就会出现各种拥堵,各种“一票(座)难求”,于是,大家身心疲惫、怨言载道,长休假没带来幸福感反而留下一团糟糕的体验,社会总福利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
“合成谬误”现象在经济生活领域非常普遍,共享单车的兴衰就是一个例子。因为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变以前的定点骑车、人工办卡的缺点,共享单车既使用方便,又低碳环保,解决了公众出行最后几百米的痛点,应该说是一种非常好非常有意义的商业模式。正因为这种商业模式非常新鲜理论上前景又非常好,******的追捧,一时间市场呈现百家混战野蛮生长的“繁荣”景象。然而,“市场的盲目性”是一种“合成谬误”,众多企业不顾市场容量疯狂扩张,不顾赢利模式拼命“烧钱”,注定其发展不可持续。民众用车行为也出现“合成谬误”,很多人为了自己方便在大街上乱停乱放,也不爱惜甚至故意损坏车辆,城市公共道路资源被肆意挤占,民众骑行的体验感越来越差。于是,短短几年时间,这项开始人人叫好的新“四大发明”出现了“一地鸡毛”:车企业纷纷倒闭,创始人不断跑路,用户押金难退,无数单车在城市某个角落堆积成单车坟场……真的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那么,如何避免掉进“合成谬误”的陷阱?这有赖政府、企业、个人各个方面的努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通过“公共改进”,设计出良好的制度和游戏规划,避免企业、公众陷入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比如要解决或缓解“长假堵”问题,既要对休假制度进行改革,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民众自己选择出行的时间,又要通过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公路收费、景点门票、宾馆价格等方面实行淡旺季“价格歧视”,区别不同需求。对每个企业来说,要充分研究市场前景,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作出正确的战略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对每一个人来说,要以谋全局的眼光来谋一域,不能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更不要盲目跟风和凑热闹。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一个事物,一件物品,如果大家都认为是个好东西,都在无序地争夺,就成为一件坏事情了。(江西省公路局办公室 王林水)